北京缩水,深圳暂停,各地地铁都在亏损…
2024-10-08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要扛着巨大亏损支撑城市发展,地铁负重前行的日子,恐怕还是路漫漫。
撰文丨春桃
全中国29家公开数据的地铁公司,扣除政府补贴后,都在亏损,只有福州1家盈利!
北京地铁缩水、深圳地铁按下暂停键,就连曾经最赚钱的武汉地铁,也开始亏钱了。
什么信号?
01
北京地铁,缩水了。
4月,北京地铁11号线二期线路发布了相关招标公告。令人震惊的是,与先前的环评公示信息相比,线路总长由23.8公里缩短至17.4公里,设站也从17座减少到14座。
深圳地铁,则按下了暂停键。7月,相关人员表示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至惠州暂无法启动建设。
近几年,国家不断收紧地铁建设政策:
2018年,针对地铁审批,国家将地方财政收入、GDP指标的要求提高到原有规定的3倍;
2021年6月,相关部门明确指出不再受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。对于已有在建项目的城市,将从严控制新一轮建设规划审批;
同年10月,国家发改委指出,对于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城市,不能上报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。
曾经人们觉得“地铁一响,黄金万两”,为何极速降温?
很重要的原因是,大多数城市的地铁,都在亏损:
统计显示,2023年公布财务数据的29个地铁公司中,只有福州地铁在扣除政府补贴后的净利润为正,而数值也仅0.1亿元,聊胜于无。
图/界面新闻
更让人心头一凉的是,即使有政府补贴,佛山、兰州、沈阳的净利润也没能“拨负返正”。
再来看近几年的数据,不难发现,地铁盈利的城市越来越少,而亏损的城市数量却爆发式增长:
——2020年公布数据的22个城市,深圳、武汉、南昌、济南、沈阳、厦门、兰州共7个城市在扣除政府补贴后利润为正,其余15个城市均亏损,杭州在政府补贴后净利润仍为-11.62亿元。
——2021年公开数据的24个城市,扣除政府补贴后,只有深圳、广州、武汉、南昌、济南5个城市利润为正,其余19个城市均亏损,杭州、西安在政府补贴后净利润仍为负。
——2022年披露数据的32个城市,扣除政府补贴后,只有武汉、深圳、济南、上海、常州5个城市利润为正,其余27个城市均亏损,沈阳、兰州在政府补贴后净利润仍为负。
形势,不乐观。
从2023年各城市地铁资产负债情况来看,超2/3的公司负债率在60%以上,济南、长春地铁资产负债率超70%,而兰州轨道交通的负债率更是达到惊人的82.4%。
图/界面新闻
巨额投资的城市地铁,每天承载成千上万的客流通勤,如此繁忙,为什么就是不赚钱?
02
一句话概括就是:花得多,赚得少。
在花钱方面,地铁的建造和运营工程可谓是“吞金巨兽”。
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,地铁每公里的平均造价约为7亿元,而一线城市地铁造价超10亿元/公里则更为普遍。
比如,大连地铁5号线东延伸段每公里造价约7.7亿元,北京地铁16号线每公里约12亿元,上海地铁23号线一期规划每公里建造成本约12.05亿元。
建好地铁还只是第一步,往后还有天价运营费用。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,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(不含大修更新)的中位数为每公里1126.15万元,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轨道交通企业,运营成本超过1500万元/公里。
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例,2022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为115.55亿元,其中人工成本花费60.67亿元,占比超过一半。直接修理费成本达19.62亿元,直接电力、安检费用均超过13亿元,安检支出占主营业务成本的10%以上。
作为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的地铁票价,相较于巨额的建造与运营成本,可以说是杯水车薪。
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轨道交通平均每人次公里运营收入和成本分别为0.92元和1.74元。
也就是说,每人每次坐一公里地铁,地铁公司就要亏8毛钱。
光靠卖票,实在难以覆盖成本。
03
事实上,地铁原本赚钱的模式,主要是靠房地产。
前几年,深圳、武汉能在众多城市亏损的情况下,脱颖而出获得盈利,就是用的这一招。
2021年深圳营收的163.97亿中,有95.71亿元是站城一体化开发获得的,地铁运营收入仅39.18亿元。
图/界面新闻
随着房地产时代的落幕,连深圳、武汉地铁自然也顶不住了,只能无奈走向亏损。
尽管如此,地铁对城市发展依旧非常重要,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。
对于一线城市、新一线城市来说,地铁不只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体现,还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大动脉,最重要的基础设施。
比如,2023年广州地铁线网运送乘客多达31.4亿人次,相当于每个广州人平均乘坐了168次。如果没有地铁强大的运载能力,一线城市可能会直接陷入瘫痪。
此外,地铁站点为周边商铺带来的客流,给周边楼盘提供的开发机会,都为城市带来了货真价实的好处。
有专家表示:
虽然当前亏损,但从长远看,地铁建设产生的资产却是优良和稀缺资产,不仅不应该贬值,更是增值的优良资产。所以,不能单纯以狭义的效益和是否盈利来考量。
这显然是有道理的。
不过,要扛着巨大亏损支撑城市发展,地铁负重前行的日子,恐怕还是路漫漫。

猜你喜欢

奥泰生物(688606SH)发布上半年业绩,净利润124亿元,同比增长7403%


农业农村部:推动农业防范应对雨雪冰冻天气措施落实


全国炒股配资门户:撬动资本杠杆,成就财富梦想?


,智通港股早知道 数据资产市场迎利好!三部门大力推动消费信贷支持


台军油料经费不足 台防务部门申请48亿新台币预备金支应


A股早盘放量大涨,跨年“春季躁动”行情有望启动?


假期校园体育场,为何难成市民健身房?


7月12日深市创业板活跃股公开信息


佳禾智能(300793SZ):2023年度净利润预降1359%-2223%


大手笔:阳光充电站整县整县一起建


瑞尔特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:“美妆收纳盒”


A股市场加速布局专精特新企业发展“热力图”


跌停!知名奶粉品牌近期麻烦缠身


鲍威尔连任“真的悬了”?美媒:拜登已与布雷纳德面谈美联储主席一职


【艺评】严肃文学也需要一批“销冠”


超七成主动权益基金加仓港股,南向资金扫货不停


公司要扩大规模,成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?哪个更好?


5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9亿人次


巴菲特股东大会排队中 居然遇到中国投资界女王徐新


港股午评:大涨!恒指涨264%,科指涨472%重回6000点,科技股拉升,快手涨14%,阿里巴巴大涨超7%,腾讯涨近6%
